至今健在的开国将帅只剩一位——王扶之,已经102岁高龄,身体依旧健朗
他已经一百零二岁了。
精神头很好,说话洪亮,眼睛里透着光,像年轻时候那样利落。
这不是普通的老人。他是开国将帅中唯一健在的一位——王扶之。
01
1923年,王扶之出生在陕西绥德一个靠种地糊口的家庭。母亲早早去世,父亲一个人带着他过活。
小时候的他放牛、干活、扛柴,个子瘦高,手脚利索。父亲拼了命也想让儿子读几天书,结果只读了几个月的私塾,实在供不起了,就被地主叫去放牛。
展开剩余81%1935年,红军进了村。
王扶之站在村口看着那群穿着灰衣、腰板笔直的战士,心里突然起了念头。他悄悄谎报年龄,说自己十七岁,实际上才十二。
就这样,这个从没摸过枪的小孩进了红军队伍,连枪都没有,只带了一根打铁做的梭镖。
02
王扶之第一次上战场,还没来得及害怕,就在队伍里冲了上去。他冲得快,胆子也大,一下子刺倒一个敌人,抢下枪,抱着就跑回来。
从那天起,他就成了真正的战士。
此后,王扶之参加过平型关,走过太行山,也穿过敌人的据点做侦查。年纪不大,脑子却灵活,部队让他负责画地图,后来连首长都夸他是“活地图”。
03
到了1949年,王扶之已经是团长。
解放天津那一仗,子弹打穿了王扶之的腿。他跛着腿,一手撑地,一手指挥部队继续冲锋。直到拿下城门,才被抬下火线。
有人问他怕不怕,他一句话说完:能活着,就是赚的。
04
抗战结束后没几年,他又踏上了新的战场。
1952年,王扶之在朝鲜带部队打仗。那天敌人炸塌了山洞,他和战友被埋在坑道里,一切陷入黑暗。
三个人靠尿液维持生命,靠相互搀扶撑过了三十八个小时。等到工兵们找来时,外面都已经准备好棺材了。
救他们的,是从缝隙里飞出去的两只苍蝇。
王扶之后来再也不打苍蝇。因为正是这细小的生命提醒了外面的人:“里面还有活人。”
05
王扶之回国后没有休息,继续当指挥员、参谋长,干了几十年,直到退休。
他不写书,不摆照片,不讲自己经历过什么样的战场。
每天坐在小院书桌前,王扶之只做一件事:把记得住的战友名字一笔一划地写下来。
不是为了纪念谁,而是怕自己忘了。
有时候年轻人去看他,问他怎么挺过来。
他说:“那时候,没想过死,只想着往前冲。”
06
如今,王扶之住在北京一处普通小院。
没有警卫,没有大场面。只是阳光洒下来,他坐在藤椅上,看着窗外发呆。有时候也会到军营走走,看看年轻战士练操,拍拍他们的肩膀。
王扶之很少谈功绩,只说:“国家好,一切都好。”
这句话,他说了几十年,从未变过。
结尾
王扶之这一生,没有豪言壮语,也没有刻意留下名声。
他是将军,更是那一代人的缩影。苦过、伤过、也笑过。
如今王扶之仍健朗,像一棵老松,立在岁月最深处。
有些人活着,便是时代的注脚。
发布于:安徽省国内配资平台排名.长富资本.短期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